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理念

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有均衡的發展。並因應學生個人能力和特質,發揮學生的潛能,增強獨立生活的能力以應付日後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融入社會,成為一個好公民。

1. 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著重個人化的理想成果
2. 課程充分了解和尊重每位學生的個別差異,為其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3. 課程關懷學生在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德性及價值觀的培育
4. 運用適切的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策略

課程架構

課程的關聯
1. 以學生為中心 個別化教育計劃(IEP)
2. 讓專業作主導 12連貫課程指引
各科課程大綱
3. 用數據現分析 個人成果評量(POAS)
學習表現指標(PI)
學生個人學習成果評量 (POAS)
背景

1. 由本會教育心理學家編註
2. 經過2年多時間搜集及分析(800多位智障學生)數據資料,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3. 參照美國智障協會2002提倡的「支援系統」及「理想個人成果」理念為藍本

學生個人成果評量目的

1. 發展一套適合輕、中度智障人士的評估工具
2. 評估以學習成果為本
3. 幫助智障人士提升他們各方面的參與及貢獻---提倡自主自決和優質生活概念
學生個人成果評量量度及反映學生在不同階段中,在六個支援範疇中五個「理想個人成果」的表現,當中包括:

  • 獨立能力
  • 關係建立
  • 貢獻
  • 學校與社區參與
  • 個人福祉等

  透過分析學生的能力表現,找出學生需改善的項目/範疇,作為訂定年度目標優次之考慮

12連貫課程

學校以《學生個人成果評量使用手冊》(匡智會,2006)為依歸,發展12年一貫的課程,把12年的學校生活分成4個學習階段,包括初小、高小、初中及高中。

本校把「評量」內的261個能力指標,劃分成4個階段,對應本校各科課程內容。發展12年貫課程,目的是建構連貫而有系統的學習歷程,務求能適時調整學生的學習重點,減少重複學習的機會。

本校把「評量」內的261個能力指標,劃分成長個階段,對應本校各科課程內容。發展12年貫課程,目的是建構連貫而有系統的學習歷程,務求能適時調整學生的學習重點,減少重複學習的機會。

課程著重實用性,應用性及生活化
  • 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而設計12連貫課程
  • 為配合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能力需要,本校課程共分為四個學習階段:第一學習階段、第二學習階段、第三學習階段、第四學習階段
  • 科目包括語文、數學、常識及生活教育/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外,還有科技教育科(家政、設計與科技及資訊科技)、藝術教育科(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 為針對學生能力的培訓,特別設計思維訓練科以提升學生的創作力、觀察力、分析力及解難能力的
  • 學科已訂立階段性學習表現指標,有助反映學生的學習表現
  • 以「學生個人成果評量」為學生進行學習評估,從評估所得的數據作為設計及修訂課程的依據,以便編寫學生學習計劃(IEP)
  • 為每位學生訂立個別學習計劃,因應學生的強、弱項訂立年度和單元目標,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研習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包括以學習圈形式推動,以數學科及思維訓練科作為試點。而全校採用的有五常法、視覺策略、流程訓練、思考法、情景教學及全方位學習等
  • 照顧學生學科的學習差異,本校語文及數學科除了採用合班分組形式上課外,更特設調適小組支援學生
  • 著重學生的德育培養及良好行為的建立,特別設計德育課程、德育週會及「我真叻」個人成長的獎勵計劃
  • 專業支援的配合以加強照顧學生的全人發展,包括教育心理學家服務、社工服務、言語治療服
  • 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及才藝發揮,以「一人一興趣」的意念設計不同活動及興趣班包括男女童軍、姊妹學校計劃、公益少年團、鼓藝、舞蹈、音樂、田徑、游泳、乒乓球、陶藝、電腦、手工藝、英文、普通話、室內划艇、單線滾軸溜冰及参觀、旅行、宿營等,並以興趣小組課堂、課餘興趣班、多元智能週及暑期活動等形式推行
個別化教育計劃

學習生涯/學習階段/學年為學生訂定學習目標、重點及優次:

  • 個別化教育計劃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個人需要
  • 分析學生在「學生個人成果評量」及「各科的學習表現指標」的強弱項,制定發展/改善目標
  • 透過IEP的三個不同部份(PART A、B、C)全面支援學生。希望照顧到學生在學科上個別差異的同時,發展學生不同內在潛能,通過專業團隊的支援,訂立長遠而適切的目標,全面支援學生,運用職務及全校獎勵計畫與家長攜手改善學生的品德問題,為將來於社區生活而準備。



語文科

宗旨

  •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
  •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的感情

教學目標

  • 培養聆聽、說話、閱讀、寫作能力掌握語文運用的策略 

  • 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態度和習慣
數學科

宗旨

協助學生發展理解力、觀察力及分析力,並學會實用的數學技能,以應付日常生活的需要

教學目標

  • 知識方面:協助學生理解及掌握「數」、「度量」、「圖形與空間」及「數據處理」範疇的基本知識
  • 技能方面:協助學生培養不同的技能,如數學學習的基本技能、探究數和圖形的規律及結構的能力、搜集及分析數據能力及建立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 態度方面:協助學生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及正確態度,如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能欣賞數和圖形的規律及結構及有仔細計算及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
常識科

宗旨

  • 保持健康的個人發展,成為充滿自信,理性和富責任感的公民
  • 認識自己在家庭和社會所擔當的角色及應履行的責任,並關注本身的福祉;
  • 培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並致力關注和貢獻國家及世界;
  • 關心及愛護周遭的環境。

教學目標

  • 了解自己的成長和發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尊重自己和別人,並重視和諧的人際關係
  • 了解身處的社區及香港其他社區的文化特徵;
  • 關心家人、香港社會、中國以至整個世界;
  • 對能源、生物、地球以至宇宙事物的科學問題產生興趣,並培養探索、探究和尋找有關答案的能力;
  • 對探索科技世界產生興趣及懂得運用科技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 培養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自閉症兒童輔導教學

藉着個別及小組的學習計劃,為自閉症學生提供有系統的訓練,使他們能達到以下目標:

  • 培養及建立社會認同的行為,以融入社會
  • 改善溝通、社交技巧及發展潛能
  • 學習自理及掌握獨立生活技能
  • 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及態度
  • 提高認知和思考能力。
高中課程

課程理念

根據教育統籌局在2005年5月發表的「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明確指出隨著新高中學制的實施,智障學生亦與一般學校學生一樣,享有「3+3」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共六年中學教育。在12年中、小學教育下,智障學生接受由課程發展議會訂定的「同一課程架構」,透過既均衡又實際可行,並切合學生需要的課程,以達致全人發展的概念。

  • 在高中學制下,所有學生,包括智障學生可接受3年初中及3年高中教育
  • 本校於2006年9月開始試行高中課程
  • 以「同一課程架構」的原則,讓學生透過均衡、實際可行及切合學生的課程,達致全人發展,為邁向獨立及優質的成人生活作好準備。


課程架構

高中(智障學生)課程的特色是廣闊而均衡,並且在「同一課程架構」下因應個別學生的特性和實際需要,而在內容、學習進度及預期學習成果方面進行調適。

核心科-語文

中國語文教育配合整體的教育發展方向,為智障學生的終身學習,成人生活、日後的職業培訓及持續教育發展奠定基礎。 本課程讓所有學生在初中中國語文的基礎上,進一步;

  •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 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核心科-數學

為智障學生而設的高中數學課程旨在提供一個廣闊而均衡的課程,鞏固及延展基礎學習階段的知識和技能,加強學生對於生活及環境中運用數學的理解,並提升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及擴闊他們應用數學的情境。本課程旨在讓學生:

  • 鞏固及進一步發展數學知識、技能和概念; 
  • 應付日後在工作及現實生活方面對數學的需求;
  • 利用數學來建立及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及其他學科問題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 培養運算、溝通、協作、解決問題和創造等共通能力;
  • 培養對數學學習持正面態度及對數學的興趣;
  • 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能力和信心。
核心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本科旨在幫助智障學生:
1. 加深對個人、社會、國家和世界的理解;
2. 從不同情境中經常出現的議題/課題作多角度思考;
3. 培養獨立思考和自主自決的能力,以提升適應個人和社會環境不斷轉變的能力;
4. 培養終身學習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和生活技能;
5. 在多元社會中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並學習處理相互衝突的價值觀;
6. 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使成為對國家、社會和世界有識見和負責任的公民

校本選修科目

2012-2013年度,本校共提供六個選修科目,學生需選修其中兩科於高中修讀,期間學生不可隨意轉科或放棄其中一科。選修科目詳見下表。

選修科目

科技與生活

體育

資訊及通訊科技(一)、 (二)

設計與應用科技

視覺藝術

音樂

體育科

體育選修科的宗旨在於讓學生在初中體育課程的基礎知識上, 在概念、知識和技能三方面,得以進一步提升、深化和擴闊。 修讀體育選修科,學生將:

  • 擴闊知識基礎,並加深了解體育、運動及康樂中「強身健體」、「提升自我」和「關心社群」的相關議題 :
  • 閱讀及觀賞體育、人文及社會科學等不同領域文獻及/或影片,以發展相關的知識和習慣,從而更深刻了解體育、運動及康樂的世界;
  • 把體育技能融入理論學習,利用身體活動經驗,增強概念理解和高階思維;在實際環境中檢視理論從而提升智能;
  • 將體育、運動及康樂的原理連結到相關學科,並了解升學和事業發展的階梯;
  • 提升共通能力,特別是溝通能力、批評性思考能力、協作能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並應用至生活各方面;
  • 通過組織校內或社區體育活動,發展良好品格和適切的運動禮儀,學會承擔和負責任,以及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體育選修科」具備真實性及跨學科本質,亦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及將來優化成人生活奠下穩固的基礎。

科技與生活科

科技與生活科以「衣」和「食」兩方面作為學習的基礎。學生在課程中學習的知識、概念和技巧,不但能提升生活技能,為成人生活作準備,而且有助助他們日後追求優質生活。高中科技與生活科課程旨在讓學生:

  • 培養對家庭的正面價值觀
  • 成為深思熟慮的消費者,提升個人、家庭及社會的生活質素
  • 培養良好的自理能力
  • 應用食品科學與科技或服裝、成衣與紡織的知識及技能,以追求優質生活
  • 運用適當的技巧和程序,以解決日常生活中「衣」或「食」的問題
  • 認識社會、文化、經濟、科學及科技發展對個人、家庭以至整體社會生活的影響
設計與應用科技科

設計與應用科技選修科的宗旨是為學生建立科技與設計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具創意和創新的精神。 修讀設計與應用科技選修科,學生將:

  • 增加對科技及設計的知識,加深在「設計與應用」、「材料與結構」及「營運與製造」等範疇的認識及了解;
  • 學會綜合意念與實踐,將創意轉化成有形的方案,並透過富邏輯的設計發展,在處理及解決設計的問題時,獲得發展、評鑑和改良構思的體驗;
  • 透過不同的情景化學習活動,提升思考能力及實踐技能,以解決日常生活上的問題;
  • 提升共通能力,包括:創意、批判性思考和解難等,並能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態度;

「設計與應用科技選修科」能幫助學生成為獨立思考者和勇於創新的解難者,並能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整體能力。

資訊及通訊科技科

現今資訊及通訊科技已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修課本科對學生將來適應社會及就業也有很大的幫助。 修讀資訊及通訊科技選修科,學生將:

  • 掌握有關資訊、通訊及電腦系統的基本知識、概念及應用;
  • 發展解決問題及提升其溝通能力,以鼓勵學生運用批判性思考及創意思維;
  • 培養成為能幹的、有效率的和有自信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的使用者,懂得分辨資訊,並有道德地使用資訊及通訊科技,藉以支持他們終身學習;及
  • 提供機會親身體會資訊及通訊科技對知識型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
視覺藝術科

視覺藝術科課程旨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藝術能力,鼓勵學生加強研習藝術的廣度和深度,並將知識、經驗和技能轉化到其他的學習上。 視覺藝術科課程使學生能夠:

  • 豐富他們的美感和藝術經驗;
  • 加強具審美和批判性思考的欣賞, 及創作不同形式的視覺藝術作品的能力;
  • 透過自主和開放的藝術學習探究過程, 發展感知能力、共通能力、及多角度觀點等;
  • 透過探究多元文化藝術, 加強對文化及跨文化的了解;
  • 培養個人情操、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自我身分以及其對社區、國家、世界的投入感;  以及
  • 獲得基礎學習, 以備日後有機會繼續接受與藝術和創意工業有關的教育,並從事相關的工作。
音樂科

音樂選修科旨在發展學生評賞音樂的能力。本科希望透過發展評賞藝術的能力,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能力,並希望透過語言以外的途徑,或使用輔助工具與人有效地溝通。學生能藉著演奏音樂,提升溝通、合作等共通能力,更可藉著音樂演奏,互相觀摩、欣賞和分享,以提升藝術的情操和與人的互動。修讀音樂選修科,學生能:

  • 培養創意及想像力 - 發展音樂意念和掌握創作技巧,配合演奏和聆聽,以培養創意和想像力。
  • 發展音樂技能與過程 - 發展演奏的技巧以體驗和表現音樂,在實踐過程中,重視培養音樂想像力和音樂感。
  • 培養評賞音樂的能力 - 理解音樂並作出回應和評賞,以培養審美能力。
  • 認識音樂的情境 - 認識音樂的功能,並了解音樂與文化的關係。

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生運用創造力、演奏技巧及聆聽能力,把音樂的特質和其中蘊含的感情表達出來。透過聆聽、演奏和創作的實踐性活動,從中獲得豐富及全面的音樂學習經驗,發展敏銳的聽力和專注聆聽的能力。

其他學習經歷

讓學生達至全人發展,本校為學生提供多種不同的「其他學習經歷」機會。本校鼓勵學生參與五個範疇的「其他學習經歷」,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

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學_目標:

1. 全方位學習

  • 走出教室,以任務式學習中文
  • 增加應用中文的機會

2. 推廣中華文化

  • 認識中華文化及本地文化
  • 提升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和動機

3. 建構共融校園文化

  • 認識不同民族的文化, 學習彼此尊重
  • 促進雙方交流,互相了解

4. 增強歸屬感

  • 融入校園生活
  • 融入社會文化

本校按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要,聘請額外教師及教學助理,以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

中文科課堂上提供的支援:

1. 抽離學習
2. 小組學習
3. 增加中文課節
4. 跨學科中文學習

除此之外,本校建構共融校園的措施包括翻譯主要學校通告、舉辦促進文化共融/提高多元文化及宗教敏感度的活動安排、非華語學生參與制服團隊或社區服務等。

本校亦向非華語學生家長推廣家校合作的措施包括定期與非華語學生的家長討論其子女的學習進度、為非華語學生的家長提供有關其子女就業的資訊等。

本校運用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調適架構規劃校本實體教材套學習大綱,以「衣」、「食」、「住」、「行」作為主題設計校本實體教材套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語文的「聽」、「說」、「讀」、「寫」。

Student Support Programme (SSP) for NCS Students Aim of the programme

1. Life-wide Learning

  • Learn Chinese by Task-Based Learning
  • More chances to use Chinese

2. To promote of Chinese culture

  •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 Stimulating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3. To build an inclusive school culture

  • Respect cultural diversity
  • Exchange views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s

4. To increase the sense of belonging of students in schools

  • Develop a closer integration of local and non-local students
  • To integrate into the community

In view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 and needs of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the school employs 2 additional teachers and 1 teaching assistant to support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in learning Chinese.

Supports provided in Chinese classes:

1. Pull-out programmes

2. Group learning

3. Additional Chinese lessons

4.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In addition, the school’s measures to construct an inclusive campus include providing translation for major school notices, organizing activities to promot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enhancing multicultural and religious sensitivity, inviting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uniform teams or community services, etc.

Top